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汕尾市华侨管理区 > 走进侨区 > 侨区概况
在我们村,能吃到正宗的东南亚美食
2023-05-02 08:54          来源: 中国新闻周刊          发布机构: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【字体:   打印 分享到:

  五一假期终于来了,你在哪?是去看人山人海,搞“特种兵式的旅行”,还是回老家,吃妈妈做的菜?或者足不出户,优哉游哉?不管在哪,假期的意义,绝对少不了一个“吃”。周刊君特别推出“五一就要吃”评论系列,小伙伴们会来讲讲,他们各自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。也欢迎大家留言参与,看看哪个更馋人。

  我的老家很小,小到骑一辆电动车十分钟就能逛完。我的老家也很大,身在两千多公里之外,味蕾里还是那些“异国他乡”的味道。

 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汕尾市。这个粤东的海滨城市里,藏着一个小小的“联合国”,正式的说法叫华侨管理区。1952年,我国在家乡的土地上安置了一批海外归侨,是国家最早安置海外归侨的基地之一。多年来,先后接收安置了来自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的华人华侨。

  也因此,在我的老家,不需要出国,就可以打卡正宗的东南亚美食,像是印尼千层糕、印尼木薯糕、越南肠粉……此外,还有多样地道的本地小吃、美食,比如腌面、肠粉,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。

  于我而言,每次回家,就像是开始一次“寻味之旅”。


早餐“内卷”

  民以食为天,对于很多吃货来说,藏在味蕾里的记忆往往最深刻。老家的很多小吃,在我打小的时候就有了。

  据了解,整个管理区占地32平方公里,分为9个村(居)委会,常住人口1.3万人左右,我所在的是二居委,常住人口大概在7000人左右。但说起来也奇怪,虽然人并不多,但遍地都是餐饮档口。

  营养美味的早餐,是一天的开始。多种门类的早餐,也是我们当地饮食的一大特色。还记得上学的时候,总是会纠结早餐要吃什么。但这种纠结,更多来自品类的丰富。即便现在,家乡的早餐也是驱动我在家早起的一个因素。

  常见的有腌面、肠粉等。老家的腌面,是我美食记忆中很特别的一部分。腌面的做法其实很简单,在水里煮个几分钟,捞上来之后淋上特制的拌料,色香味便俱全了。有人说,这种腌面的做法来自归侨的客家人,也因此与传统的客家腌面不同,我喜欢品尝当中独特的咸鲜味道,有的食客也喜欢添加一些醋或辣椒,酸咸辣交加。

图片

腌面


  在我上中学的路上,有一家老字号的夫妻档面馆。在一条土路上,装修很破旧,桌子也只有四五张,但想吃就得早起。两夫妻经营了很多年,前店后宅。制面的机器就放在院子里,木头的。刚做出来的面,上边糊着白白的一层面粉,让人登时嘴馋。

  像这样的腌面店,多年来陆续开了有十几家,但几乎没有味道差的,只是好吃和更好吃的区别。一碗面配上一碗珍珠菜肉片汤,现在也基本在10块钱左右。

  吃腻了腌面,也可以走到市场去吃一碗牛腩面。熬煮过的牛腩汁,淋上颇有嚼劲的面,即使不放肉块,也是必吃的早餐之一。卖牛腩面的十几年来一直是这么一家,因此只要说去吃牛腩面,马上就对上号。

  如果不喜欢面食,不妨去试试遍地都是的肠粉摊子。在广东,肠粉可以说是标配食品。但我们这除了传统的抽屉式肠粉,还有由越南归侨主营的越南肠粉。把米浆摊在一张细布上,盖上盖子蒸个十几秒,用一根竹签翻面,放入馅料。米皮清白透明,口感爽嫩。

图片

越南肠粉

  小时候,如果上学要迟到了,我就会去市场里买些糕点,也都是带有“异域”风情的,比如彩虹糕、斑斓叶糕、椰丝条、娘惹糕、春卷……


图片


图片

老家的各式糕点

  那会,通常一两块钱就能填饱肚子。长大了,常常懊悔,以前省着吃东西的钱,跑网吧去了。

  或许正是因为选择太多,往往难以抉择。现在每次回家,都想把早餐当午餐吃,把各种早餐吃个遍。也或许就是这种“内卷”  ,小小一个路边摊的味道,并不比大酒店里的差。


好吃,还能带走

  乡下地方,没有那么多“网红”美食,但华侨的特产,在市里甚至邻近城市都小有名气。

  我最喜欢往外带的,莫过于印尼千层糕。正宗的千层糕配料里有大量的黄油和蛋黄,需要一层层烤制,反复烘烤十几层。千层糕的横切面很好看,口感松软,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。此外,还有印尼做法的奶香饼干、鸡蛋糕和木薯糕等等。

图片

千层糕

  对于已经习惯了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的人来说,东南亚糕点不失为一种新鲜有趣的选择。

  因为做法简单,现在到了过年的时候,很多本地人也会在自己家里做千层糕,送礼或招待客人。可以说,外来文化已经和本地民俗很好地结合起来。

  相比很多地方,华侨并没有太优越的地理位置,从市中心过来要一个多小时,长期缺乏农业、工业产业支撑。人均收入水平并不算高。

  可能也正因此,华侨的美食在外人看来非常实惠;华侨人也很淳朴热情。他们操着一口特色的普通话,“吃”叫“ce(第四声)”。称不上方言,但有的词却融合了粤语、学佬话等多种语言因素。即使离乡多年,这种叫法也已经根深蒂固。

  在外漂泊多年,我有时也会感到很后知后觉,这么小的一个地方,居然出了那么多好吃的。除大量的店面之外,市场的两边也摆着多家小吃摊贩,比如香香甜甜的五果汤、菜头粿。因为靠海,还有各种海鲜美食。传统的广东美食——粿条、烧腊更是不在话下。

图片

擂茶

  以前,华侨里有两家挨着的大排档,一家叫“越南”,一家叫“美国”。两家的炉灶都摆在店门口,“破旧”的店面装修里,总是传出阵阵的蒜香、油香。“低端”的大排档,也创造出了繁荣的美食场面。没有什么“传统名菜”,但去里边买一份炒米粉,都足够满足。

  尽管“以食为傲”,但华侨事实上算不上什么旅游目的地。小学的时候,见过一次旅游团的到来,我还记得那时发自内心的喜悦。

 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,一直希望能把老家的美食给别人分享,无奈很多糕点,难以保存。我还不曾在外地见到过老家的千层糕,带给同学,带给同事,看着他们品鉴,心里也津津有味。

  这些年,老家终于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,有了更明确的发展路径,特产也更丰富了。比如说,大力推进的绿色产业,已经初具规模。


“水果之乡”

  当下,令华侨“风靡”周边的,一定非水果莫属。

  华侨管理区的前身,叫华侨农场。农村的发展,也脱离不开农业。华侨有耕地面积9000多亩,山地面积10000多亩。因为常年雨量充沛、阳光充足,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。几乎为零的工业排放,也是高品质水果的保障。

  现在,桥区里任意一家杂货店,门口可能都会摆着好几样水果。比如马来西亚红杨桃、泰国“黑金刚”莲雾、原产于热带美洲的释迦果……

  到了夏天,还会有各种品种的荔枝陆续上市,像是黑叶、妃子笑、桂味、糯米糍。外头十几元一斤的荔枝,在我们那的单价精确到几毛钱。近年,还引进了“荔枝王后”仙进奉,这种荔枝果较大,但核小爆汁。

  在喜茶推出油柑汁之前,我们那早就有鲜榨油柑汁了。华侨和油柑结缘很早。往果园里一走,漫山遍野的都是油柑树,还有野生的油柑树。这种果树长相奇特,但圆润的果子挂满枝条。

  但油柑属实是名副其实的“小众”水果。口感酸涩,细嚼之后才会品味到其中的甘甜,吃不习惯的人,可能还真是吃不习惯。这几年,油柑成了“网红水果”,山野果一跃成了“佳果”。我们产的“白玉”甜油柑更是成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审定的新品种。


图片


图片


  在这个“水果之乡”,还有口感脆甜的红心芭乐、“潮式贡品”黄皮、菠萝蜜、龙眼……

  可以说,水果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家乡文化和特产的一个重要分支。每次宅家实现水果自由,像是要把火车票钱挣回来。

  一直想好好介绍一下自己家乡,临了却诚惶诚恐。谈美食不是我的专业,担心自己没表达好。该如何描述它,一个舅舅问,用“地球村”或者“世界之村”是否更能吸引眼球。

  对于家乡的美食,也许每个人都是各说各好。华侨是个小地方,没有那么多流量和名气,也没有所谓的传统佳肴和知名小吃,在互联网时代或许不值一提。

  但我的乡愁,早已与味觉相连。每一样好吃的,对我来说都是家乡的象征。

  家乡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,是傍晚时分,邻里的一个大叔在家门口土路上弹着吉他,身旁还围着几个人哼唱。弦声悠悠,乡村生活,怡然而恬静。

关联稿件:
相关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汕尾市华侨管理区门户”网站,是否继续?